首页

夫妻主文章

时间:2025-05-26 10:30:14 作者:第七届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开幕 浏览量:60490

  中新网杭州9月18日电 (王题题 鲍圣慧)9月18日,记者从杭州市商旅运河集团获悉,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标志性项目之一,杭州大城北核心区的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群已顺利完工。

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谢村段的鸟瞰图。杭州市商旅运河集团 供图

  据悉,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位于杭州大城北核心区,沿线主要由京杭大运河、电厂河、杭钢河、宣杭铁路防护绿带、支流水系及新开挖河道等两岸滨水公共空间构成。项目沿岸全长约23公里,景观绿化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,绿化带宽度约15-170米,河道宽度约40-120米。

  该项目将充分利用滨水空间绿地优势,规划建设漫步道、跑步道、自行车道,实现三道贯通,并设置多处健身及运动广场,以此完善大城北区域的体育服务设施,充分满足周边居民的休闲运动需求。

  记者了解到,此次完工的项目主要包括大运河东岸景观带(石祥路-电厂河)、杭钢河景观带(东段、西段)及电厂河景观带(东段、西段),景观绿化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,新建、贯通绿道约12公里,并实现了运河绿道从石祥路至电厂河的全线贯通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该项目在保留工业遗存的基础上,激发区域新活力,推动其蝶变新生。

  比如谢村码头。据悉,谢村码头曾经是杭州最大的渣土和泥浆处理码头,为杭州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,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噪音、尘土等问题。

改造后的谢村码头鸟瞰图。杭州市商旅运河集团 供图

  如今,改造后的谢村码头,可谓焕然一新。公园主入口广场,保留了龙门吊和吊机等工业物件,活化为标识性的景观构筑物,黄色、红色的“巨型物件”放置在广场突出的位置,成为一道亮丽的工业记忆风景;原来的泥浆池和沉淀池则被改造成下沉广场,形成别具工业趣味的活动空间;河边清新自然的花境、小品随处可见,郁郁葱葱的花草伴随生生不息的运河水,让人随之心旷神怡。

  又如杭钢河康贤路-吴家角港段两岸。这里也充分融合了工业印记,设置了休闲廊架、创意构筑盒子及休闲驿站等,林荫漫步道穿梭其间,可以满足市民游客的休憩、观光、运动以及水陆交通换乘等需求,同时改造出80米宽的河道水域,可举办赛艇、皮划艇等专业赛事、培训等水上运动……

杭钢河康贤路-吴家角港段风景阳台。杭州市商旅运河集团 供图

  杭州市商旅运河集团相关负责人说,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群的顺利完工,既有效实践了“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理念,也大大完善了大城北区域的滨水空间配套建设,在保护、传承、利用大运河工业文化的基础上,将原来的“工业锈带”变身为百姓喜闻乐见的“生活秀带”。(完)

【编辑:苏亦瑜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习近平会见新西兰总理拉克森

社区广场上,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,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。现在,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我们要更加团结、更加努力,大家一起加油干,创造新的更大辉煌。他提前向大家致以中秋的节日祝福:“希望你们在这里平平安安、健健康康、快快乐乐地过好幸福生活。”

香港学协中央干事会就职典礼举行

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 刘俊峰:这也体现出我们是开放的、包容的。我们欢迎各方来关注中非合作,来支持中非合作,来共同促进中非合作。

【东西问】国医大师张伯礼:为何只有中国才能产生中医药

提质增量的中国市场仍是外企的“机遇地”。在日前接连举行的202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等活动上,新质生产力都是热议话题,外企关注的不仅是中国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,更是如何从中国经济向“新”求“质”的过程中找寻新的发展机遇。近期,不少优质外资项目在中国落地,苹果公司宣布将扩大在上海的应用研究实验室,并于今年晚些时候在深圳设立新的应用研究实验室;阿斯利康将在无锡高新区投资4.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创新药工厂……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1—2月,高技术产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65家,同比增长32.2%,实际使用外资714.4亿元人民币,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达到33.2%,较2023年同期占比提高1.2个百分点。其中,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82.7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0.1%。资本“用脚投票”,表明随着新质生产力在中国加快形成和各项利好措施陆续出台,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已敏锐感知这难得的历史机遇,正闻风而动。

厦门全面提升城市信用水平实现新突破

“港澳青年看祖国”澳门各界青年“欢聚北京”交流团启动仪式近日在澳门举行。根据安排,200名澳门青年在启动仪式后将陆续前往广东等10个省市考察,并派代表到北京汇报和参加欢聚活动,身体力行感受祖国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发展成就。

八省份因降雪封闭37个路段 关闭收费站503个

汽车是一个资金、技术和人才密集型长周期行业,其竞争高度依赖技术创新和规模优势。车企前期必须投入巨资研发和建设工厂,好不容易把车造出来了,还要通过各种测试验证,经受市场上消费者和各种场景的考验,可谓“烧钱又耗时”。在产销量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前,往往还要经历长时间的亏损煎熬。成功的企业唯有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,跨越投入期与变现期的拐点,方能尽快盈利。即使发展到新能源时代,依然难跳出“规模化鸿沟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